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 「五學並舉」之武藝校園計劃 – 武藝操大匯演 暨武藝校園優秀教師頒獎典禮

香港「2024慶祝國慶75週年,五學並舉之武藝校園計劃-武藝操大匯演」暨武藝校園計劃優秀教師頒獎典禮,於10月27日下午三時至四時半在香港林士德體育館隆重舉行。大匯演由推廣國學教育的團體馮燊均國學基金會主辦,中國武術國際學院承辦,24所中小學(包括特殊學校)共400名學生參加。匯演體現文化自信和國家認同,香港中小學生共同以中國武術精神為强大祖國獻禮致敬。

中國武藝弘揚四維八德,增強青年體質,涵養青年品格,推動國民教育,促進文化自信,符合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愛國教育的宗旨。本次大匯演是「五學并舉-武藝校園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由香港著名慈善團體馮燊均國學基金會捐資八百萬元推動,並委請中國武術國際學院實施,是一個為香港中小學而設的自願性課外學習課程。

該計劃自2022年11月起招募本港60所中小學為先導學校,為期三年,免費為其安排全校集體武藝操及開設五形拳、太極拳、棍刀劍等武藝興趣班,獲得特區政府教育局和民政及青年事務局作爲支持單位,在教育界和武術界反響很好。目前共有63所先導學校,包括42所小學、21所中學,其中5所特殊學校及2所國際學校。

武藝校園計劃獲得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和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支持,在社會反響很好,其中以全校師生普及性質的武藝操最受關注,超過二千名老師接受了武藝操培訓,近四萬名學生參與武藝操鍛煉。去年6月4日的首次校際武藝操大賽、10月1日的首次武藝操大匯演,今年5月12日的感恩盃校際武藝操大賽,以及7月9-14日,香港文藝盛事基金資助的武林盛舞嘉年華,20間武藝校園計劃的先導學校參與了開幕典禮的千人武藝操演出。這些成果,實有賴先導學校校長和負責老師、同學以及家長的積極支持。在此過程中,各先導學校的負責老師盡責統籌,積極推廣中華文化,為感謝老師們的付出,大會特設武藝校園計劃優秀教師頒獎禮,以表揚和給予老師支持和肯定。共有25所先導學校的優秀教師出席了嘉許典禮。

馮燊均國學基金會是著名慈善家馮燊均與其夫人鮑俊萍於2008年共同成立的公益慈善組織,歷年捐資内地及香港各著名高校,得到國家、特區政府和香港社會的認同,是香港和内地傳承國學、致力教育、立德樹人的中堅。近年該會特別關注國學在基礎教育階段的發展,提出「五學並舉」主張,以「經典」、「歷史人物」、「禮儀」、「武藝」、「書法」作爲學習國學的入門及愛國教育的必要基石。

「2024慶祝國慶75週年,五學並舉之武藝校園計劃-武藝操大匯演」由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民政及青年事務局作爲支持單位,並由馮燊均國學基金會主席、香港教育大學榮譽院士鮑俊萍主持。主禮嘉賓還包括香港立法會議員朱國強校長;香港立法會議員周文港博士;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凌友詩博士;馮燊均國學基金會董事李雄溪教授;武藝校園計劃總監、中國武術國際學院黃宇帆院長

擔任本次大匯演主禮嘉賓的還有參加大匯演的20所學校校長(出席校長名單見附件)。連同學生家長到場打氣,本次參與大匯演活動的人數逾700人。

馮燊均國學基金會主席鮑俊萍於開埸致辭說:當下香港正值由亂而至治,又由治而轉興的偉大時刻,一切都生氣勃勃。囘顧歷史,放眼未來,我們可以肯定正身處向來未嘗有的盛世環境之中,感激與感恩之心交并,當下氣氛高亢,風行天宇,和氣充盈,生機勃勃,我肯定這是大家的生命能量,因這次意義特殊的活動,共同透發出來的「正能量」。這一股「正能量」,原來都是存在在座每一位朋友的身上,人生一切的美好,都是這股「正能量」所實現,而成為來日經營一個幸福大家庭的基本原動力。

立法會議員朱國強校長勉勵學生:我曾經與老師在校內跟黃宇帆院長體驗武術,雖然我動作不太標準,但練習之後,我領悟到習武不止是強身健體,也是鍛煉心志和品德,推動價值觀教育的途徑,值得在教育界大力推廣。「五學並舉之武藝校園計劃」讓師生透過習武,接觸與學習國學,增強文化認同。今日的大匯演,同學透過高水平的武術表演,展現朝氣活力之餘,亦是承傳中華文化,為社會帶來正能量的示範。武藝校園的茁壯發展,象徵着對中華傳統的文化自信,在學生心中紮根,最終一定會取得豐盛的成果。

另一出席主禮的立法會議員周文港博士表示:武藝教育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弘揚四維八德,增強學生體質,涵養學生品德,推動國民教育,促進文化自信。 國慶武藝操大匯演是展現我們香港青年學生朝氣活力,激勵學生更好練習武藝,更好傳承中華文化,是一個難得的示範機會。 概括用四個字形容:我武揚威!在這個複雜紛擾的時勢當中,同學們學得一技傍身,不單止有助身體健康,更加鍛煉出強大意志、更好的能力,為應對未來複雜的環境,創造必要的條件。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凌友詩表示:武藝校園計劃舉辦至今剛好滿兩年了,此計劃和別的傳統文化活動有兩個不一樣的地方。第一個不一樣的地方是,它不是一次性的表演,或一次性的體驗,它是要長期滲透到課程裡。 還有一樣重要的是,它不是培養武術精英,而是培養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無論體質強弱、成績高下,都能得到武藝的浸潤。 這就是教育和表演、和比賽的區別。表演、比賽是一次性的,是屬於精英的,教育是屬於每一個人的。 從表演、比賽上昇到教育,這個跨度很大,所以馮燊均國學基金會特別捐出了800萬元來推動武藝校園計劃。第二個不一樣的地方是,中國傳統武藝具有獨特的魅力。因為中國的武術不是用來打的,而是用來維護正義,拯救國家,同時表現自己的氣節的。所以練武就是在鍛煉一股浩然正氣。它的作用遠超于強身健體,而是直接貫透靈魂,要健其魄,壯其志,衹有文武兼備,才是立德樹人,才能培養一個真正的中國人。

大會今年特別感謝為武藝校園計劃付出相當多努力的先導學校老師,因此隆重安排武藝校園優秀教師頒獎禮。出席領獎的老師都感到大會對他們的重視、認可和支持,部份老師的獲獎感言節錄如下:

1)九龍真光中學王佩琴老師:「非常榮幸可以成為武藝校園優秀教師得獎者之一!「優秀」兩字愧不敢當,倒是希望能盡一己綿力,盡力協助武藝師傅們將五學並舉之武藝校園計劃的精神,以及中國武術的精、氣、神帶到校園中,讓更多學生體驗中國武術的正能量及魅力,亦能鍛煉堅毅精神、尊重他人的品德。」

2)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中學彭雅俊老師:「我深感榮幸能夠獲得這個獎項,這不僅是對我個人努力的肯定,更是對所有與我一同推動武術之路的師生的讚譽。回想當初,我對武術認識幾乎為零。直到參加了這個計劃,遇見了計劃總監黃宇帆師傅,他以其深厚的武學造詣和無私的教導,讓我校師生逐步踏入這個富有價值的領域,體驗中華傳統文化武術的魅力。校長與我們老師一同商討以多方推動,將武藝操融入體育課中,舉辦班際武藝操比賽,引入棍刀劍術的器械武術,讓學生經歷武術之美,提升興趣。實在有賴學校全體師生的合作,更要感謝基金會的協助及支持。」

3)大埔舊墟公立學校陳貝茵老師:「感謝基金會,讓我們全校師生有機會學習武藝,傳承中華文化。能夠獲得優秀教師獎,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推廣中華文化的責任。我深信這份榮譽來自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來自每一位學生的進步和成長。在教學中,我們把中華文化的精髓與教學內容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武藝的同時,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武藝不僅是一種技藝,更是一種精神,教會學生們堅毅、團結合作和尊重他人的價值觀。希望繼續能讓更多學生體驗武藝的樂趣,感受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

4)明愛樂義學校廖景麗老師:「本人深感榮幸和感激,這項殊榮不僅是對本人個人成就的肯定,更是對明愛樂義學校整個團隊合作精神的讚美。感謝校長將武藝引入校園,讓校園變得更加活力四射,師生同習,追求卓越。感謝樂義人的指導和力量,支持學生在追夢的路上不斷前行。最重要是感謝樂義同學仔的努力,每天堅持練習,付出時間和汗水,突破身心障礙,不斷超越自我,以藝展才。」

5)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陳式宏學校劉隽永老師:「本人十分認同計劃的目標和宗旨。此外,同學在練習的過程中,除了強身健體,更重要的是讓同學感受由武術引申而來的生活價值觀、人生觀及民族意識。本人將繼續不遺餘力推動武藝操,增強同學的精氣神,提升心境,培養內在氣質,為同學栽種身心靈幸福種子。」

6)嗇色園主辦可信學校:「武藝校園計劃能夠讓學生更多機會接觸中華文化,而且有效培養體格、品格。對學生是一個極具意義之活動。我亦十分感恩可以協助計劃之推展,為弘揚中華文化出一分力。」

7)打鼓嶺嶺英公立學校甄惠玲老師:「非常感謝我校朱國強校長的支持和肯定,亦感謝武藝校園計劃,提供機會,讓老師、學生接觸和認識中國武術、傳承中華文化!在準備比賽的過程中,學生在武術中成長、流汗,最終收穫豐碩成果。學生每次的進步,都激勵著我不斷追求卓越。我會繼續努力,傳承和發揚中華武術入校園!」

8)耀山學校林協孝老師:「武藝操是中華文化的傳承,在傳授技術的同時,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渠道讓學生理解中國文化歷史和武術的發展。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及對國家的身份認同,一舉多得。希望通過武藝操的推廣,幫助學生們在身心兩方面都能健康成長,培養出自信、勇敢和責任感的優秀人才。」

9)中華基督教會何福堂小學吳錦玲老師:「由對武術一竅不通,到略懂一二,感受當中有趣之處,口訣與動作相關,懂口訣知動作。與學生一起跟教練上課,帶他們在不同活動表演,從而推廣中華文化,看著他們成長,建立自信,是我最大的得著。」

10)香海正覺蓮社佛教普光學校老師:「很榮幸獲得這個優秀教師獎,非常感謝基金會實行武藝校園計劃,讓我這位對武藝毫無認識的小教師接觸博大精深的國學。在這三年中,我衷心感受到學生對國民身份有更多的認識,既能提升體質,又能體驗武術的樂趣,寓學習於武功,亦能從學習武術中成就個人氣節和品德。」

11)中華基督教會蒙黃花沃紀念小學郭富權老師:「作為一個教師,我很感謝學校能讓我帶領這一班學生參與這個宏楊中華文化的 「五學並舉」之武藝校園計劃。感謝校長、家長和學生們積極參與及合作。本校連續兩年獲得武藝校園影片比賽小學組冠軍,證明全校學生積極參與及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發佈留言

您無須註冊,只需要提供電郵地址即可發表留言,您提供的電郵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