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哪吒》)2月22日在香港上映,成為城中熱話,而80後導演餃子(楊宇)的傳奇成長經歷,同樣也引起人們的興趣。餃子棄醫從影,在家「啃老」三年,終於「十年磨一劍」創作出《哪吒》等多部動畫影片,登上全球動畫片的頂峰。有人說《哪吒》就是餃子自身成長經歷的寫照,而《哪吒》最能打動觀眾的是餃子身上那種不信命、不服輸的追夢精神,給年青人帶來力量和鼓勵。香港也需要《哪吒》精神,政府的青年工作要更聚焦於為追夢青年創造更好的環境,讓更多年青人敢於追夢,成就理想。
《哪吒》一舉登上全球動畫片之冠,成為廣受觀眾喜愛的影片。影片以新時代中國年青人的視角,全新演繹的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創作出具有個性的生動人物造型,以及精美的動畫製作,更運用了先進科技,令人拍掌叫絕。而「去你的鳥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算」、「若命運不公,就和它鬥到底」、「別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才算」等精彩對白,更能觸動人心,激發年青人追求夢想,成就自我的激情和鬥志。
80後年青導演餃子的成長經歷,同樣富有傳奇色彩,「我命由我不由天」其實也是餃子自己成長經歷的寫照。他出身醫生家庭,原本按父母的設計,入大學讀醫界,完全可以成為人們羨慕的成功專業人士,但他卻忠於自己的夢想,一直在追夢,更不顧世俗偏見,用了三年時間,在家「啃老」,鑽研3D動畫,終於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成功路。
不僅僅是餃子,近期走到公眾視線焦點的多位成功的80後、90後年青人,都有與餃子相類似的成長道路。比如,今年內地《春晚》中會跳舞的人形機器人的的製造者,宇樹科技創辦人王興興,從小是一位極其內向,英語成績十分糟糕的孩子,被人稱為「英語學渣」,但堅持追夢,終於取得令世界折服的驕人成就。去年在香港影視界創出奇蹟的80後《破.地獄》導演陳茂賢,自小的願望是做馬評人,走入社會後,先是加入《馬經》當編輯,後來才成為一名成功的導演,走的也不是世俗眼光可以接受的道路。
從餃子、王興興和陳茂賢等年青人的成長經歷中,可以看到追求夢想的年青人身上有種不信命、不服輸的精神,而這正是現在這個時代需要的寶貴精神,香港需要更多敢於追夢的年青人,需要培育出更多不信命、不服輸的年青人。
特區政府一直重視青年工作,特首李家超領導的本屆政府上任後,改組政府架構,設立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專注推動青年發展,制訂整體的青年政策和青年發展藍圖,鼓勵青年追夢,協助青年就業、創業和發展,在青年工作上取得明顯的進展,工作成效也正在逐步體現出來。
《哪吒》對政府的青年工作也具有重要的啟示。政府的青年工作不能停步於協助青年解決學業、就業、創業、置業,還須更進一步,為有夢想,敢追夢的年青人,清除偏見和障礙,創造有利於激勵青年勇於追夢的社會環境。政府不僅要鼓勵、支持年青人追夢,更要善於發現、發掘出追夢青年人身上的潛力,為他們提供更好的環境,提供更多的資源,創造更大的舞台,支持他們實現夢想,為社會創造更大的成就。
《哪吒》在香港上映,掀起了支持國產動畫片的熱潮,筆者更希望,這部影片,以及導演哪吒身上的不信命、不服輸的追夢精神,能感染更多香港年青人去追夢,能啟示政府的青年工作做得更有成效。
作者:陳月明(立法會議員、打鼓嶺區鄉事委員會主席、貴州省政協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