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香港西九龍的鋼鐵脈搏到姑蘇城的櫓聲水韻,四日三夜的時空摺疊裡,我們以「薪火」為經緯,串聯起蘇港雙城的文明對話。首日高鐵飛馳八小時,朱紅福袋中的采芝齋糖香與虎頭香囊,在350公里時速中預演了文化交融的劇本;南林飯店的雕花木窗推開時,四千年文脈如茶煙漫溢,「薪火」學員的好奇與蘇州底蘊的從容悄然共振。

二走筆水鄉,虎丘斜塔的斑駁年輪對望中環摩天輪;拙政園的花窗留白映照維港夜色。雲岩寺塔簷的風鈴與古運河櫓聲,低語著文明傳承的真諦——如運河水系般既深扎脈絡,又包容新流。

三叩訪昆山,從峰飛航空的「低空經濟」藍圖到丘鈦微電子的晶片智造,科技硬實力與青陽港城市客廳的規劃相契;周莊古鎮的石板路與水鄉警務的智慧系統,傳統肌理與現代治理共舞。最驚豔莫過戲曲百戲博物館,AI全息投影讓崑曲水袖在數位場域重生,千年雅韻破界而鳴。

終章於奧灶館的紅白湯頭中昇華,晨風時尚園的緙絲旗袍與運動服上的壯錦紋樣,將非遺基因寫入全球產業鏈坐標。當返港航班劃破雲層,崑曲腔於腦海迴盪,浮現運動服紅白撞色如跳動的聖火。忽然明瞭——所謂「薪火相傳」,從不是復刻灰燼,而是以不斷學習創新為氧氣,讓學員心中的火種愈燃愈烈。

感謝「薪火」創會副主席陳香蓮JP ,此行以「薪火」為梭,織就一場跨越時區的文化突圍——從香港的國際視野到長三角的智造浪潮,我們在守護與創變的辯證中,見證文明薪火永不熄滅的奧義。

發佈留言

您無須註冊,只需要提供電郵地址即可發表留言,您提供的電郵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