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推出所謂的「對等關稅」政策,向全世界掀起關稅戰、貿易戰,尤其是將中國輸出美國商品的關稅,提高至145%的離譜水平,將這場關稅戰的主要矛頭,指向中國。全世界各國都須在這次「特朗普之亂」中,思考應對之策,以及未來之路,香港也不例外。在筆者看來,這既是一次亂局,同時亦是變局,變中有危也有機,香港須在變亂中化危為機,更積極地推動口岸經濟發展,使香港成為連接內地與世界的商貿橋頭堡。
中國古代經典《老子》中有一句話,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指出福與禍互相依奇、互相轉化的道理,警示人們在順境中要謙虛謹慎,在逆境中百折不撓、勤奮刻苦。這句古話,體現出中國人的智慧,在當下香港面對的處境中,尤其應該深入領悟這句話的含意。
特朗普挑起關稅戰、貿易戰,並將主要矛頭指向中國,香港作為中國對外開放最重要的窗口,必然會受到衝擊和影響,甚至有可能動搖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因而,香港必須認真對待這次「特朗普之亂」,思考應對之策,不僅要應對各種變化產生的危,更須積極地在變化中尋找新的機遇,讓香港能在亂局之中,走出一條新路。
國家正全力深入推進周邊命運共同體建設。國家主席已出訪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進行國事訪問。亞洲地區周邊國家深化全方位合作,加強各領域交流,反映國家正積極維護周邊貿易秩序。特首日前提出七方面的應對,在社會上得到廣泛認同。在變亂之中,做好自己,強化「內聯外通」,固本培元,發展創科,加快升級轉型,扶持企業,是正確的應對之策,能助力香港沉穩應變,拓展新機。
提及變亂中的新機遇,筆者認為,香港須同步重視發展口岸經濟。在特朗普反全球化的關稅戰、貿易戰之下,香港堅持依照基本法規定,繼續實行自由貿易政策,保持自由港的獨有特色,令香港在變亂之中,更有條件可以成為內地商品走向周邊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乃至世界、世界各國商品走入內地的橋頭堡,區域內貿易可做大、做深、做廣,而在這一變局中,口岸經濟的重要性就更為凸顯。
高關稅之下,全世界絕大部分商品貿易都將會受到重大衝擊,須尋找新的貿易途徑、建立新的規則秩序。過往主要銷往美國市場的一部分內地商品,需要尋找新的市場,而作為自由港的香港,要繼續成為中國商品的全球展示廳,吸引全球商家、企業,透過香港採購更多內地商品。與此同時,內地擁有14億人口的龐大內需市場,隨着內需市場的不斷發展壯大,內地居民生活品質不斷改善提升,內地市場也需要有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優質產品,香港也有條件成為內地企業和居民選購全球商品的展示廳。今年會展舉行多場世界級會議、高峰論壇、行業展覽,正是發揮作用的一例。
在新的發展格局之下,香港作為連接內地與世界各國的橋頭堡的角色和作用日顯重要,北都的口岸經濟則是連接香港與內地的最前沿地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機場的口岸經濟亦升格為機場城市,不但專注高增值物流,亦會打造為本港的城市新地標。深圳市重視口岸經濟,過去幾年間,持續改建和提升皇崗、羅湖、沙頭角三大口岸經濟圈,構建「雙城三圈」接口,成為港人北上消費、內地居民南下購物的重要商圈,對繁榮兩地商貿,產生積極作用。香港的口岸經濟發展,受滯於高地價、高工資等不利因素,以及交通基建不足,發展得相對緩慢,但在全球進入高關稅的變亂之下,香港作為零關稅的自由港,就會有明顯的優勢。
因應這些變化,若政府能進一步採取更靈活的政策,比如,允許北都的口岸經濟圈推出更具競爭力的土地租金及稅務條款等,消除成本過高的不利因素,盡早完成鐵路交通配套,將可令香港一側的口岸經濟圈迅速發展起來,假如再配合免稅區政策,將來更有望成為優質的灣區融合示範區,兼具為內地商品走向全球,全世界各國商品走入內地的橋頭堡。
特朗普之亂帶給香港的既有危也有機,筆者期望政府緊跟國家部署,引領社會各界,靈活應變,積極求變,從變亂中尋找新的機遇,在保持自由港特色,鞏固和提升原有優勢的大方向之下,須積極推進口岸經濟發展,讓香港成為連接內地與世界,促進商品貿易的重要橋頭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