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天籟敦煌樂團於2025年7月16日晚,在沙田大會堂演奏廳順利舉辦「博物館系列:《來自文物的聲音》音樂會」。音樂會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和深邃的文化內涵,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跨越時空的視聽盛宴,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落幕。
作為由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文體旅局)呈獻、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轄下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策劃的中華文化節 2025 節目之一,「博物館系列:《來自文物的聲音》音樂會」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香港會員總會(香港文聯)主辦,香港天籟敦煌樂團協辦,並獲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宣傳文體部的支持。出席嘉賓包括文體旅局副局長劉震先生、康文署署長陳詠雯女士、香港文聯會長馬逢國先生等。
是次音樂會秉承樂團一貫的藝術宗旨,旨在透過音樂這一獨特媒介,深入挖掘文物背後蘊藏的歷史、故事與情感,將其從平面觀賞轉化為立體且富有情感的體驗。樂團的創作理念是讓敦煌的壁畫、故宮的建築、三星堆的文物等不同時空的文化瑰寶,在音符的流動中變得立體、莊嚴、靈動。音樂會巧妙融合動態視覺藝術,通過精心設計的動畫背景將文物瑰寶以流動的影像重現,使觀眾置身於跨越千年的「音畫交響」之中。
是次音樂會特邀兩位來自內地的著名青年演奏家:箜篌演奏家吳琳女士及琵琶演奏家韓妍女士參演,為觀眾帶來獨特的音樂體驗。這兩位才華橫溢的音樂家分別參演了《菩薩的微笑》及《神,the Nature》兩首曲目。她們的表演不僅展示了個人卓越的藝術水準,更以細膩的表演形式詮釋曲目的意蘊,令在場觀眾深深陶醉於音樂的魅力之中,完成一場跨越時空的心靈共鳴。
是次音樂會的焦點之一是樂團全新創作的曲目《壽·雅·武》的首演,其靈感源自三件入選國家寶藏的香港珍貴文物,分別是來自香港歷史博物館,見證新界鄧氏家族尊老敬賢傳統禮俗的清代禮儀賀幛「屏山鄧族祝壽賀幛」;來自香港藝術館,以南宋馬和之所繪的《詩經圖》為藍本,展現古典詩畫交融的藝術境界的《齊風六篇》;由香港文化博物館珍藏的中華武學文化的國際象徵「李小龍黃色戰衣」。作曲家以音符為筆墨,將傳統禮儀的莊重、詩畫藝術的雋永與武學精神的磅礡完美交融,譜寫出一闕穿越古今的文明交響,讓聽眾在旋律流轉間,感受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的傳承與蛻變。樂團希望透過這首作品,推廣香港在守護國家寶藏方面的獨特及重要地位,並透過原創音樂,說好中華文化故事,同時弘揚香港在文化守護方面的獨特性以及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特殊定位。
音樂會當晚,沙田大會堂演奏廳座無虛席,觀眾反應熱烈,掌聲雷動。這不僅是對樂團演出的最高禮讚,更是對中華文化的致敬。樂團近年來積極在海內外巡演,包括粵港澳大灣區、北京、天津、倫敦和巴黎等地,廣受好評。樂團希望透過這些巡演,推動各地的文化交流,並且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和影響世界的軟實力。
是次「博物館系列:《來自文物的聲音》音樂會」的成功舉辦,再次證明香港天籟敦煌樂團在推廣傳統文化、藝術創新方面的不懈努力。未來,樂團將繼續秉持「傳承、保護、創新」的藝術宗旨,以音樂為橋樑,讓更多人認識及了解中華文化,為推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貢獻力量。
香港天籟敦煌樂團由熱衷敦煌文化及推廣的紀文鳳女士於2018年創辦。樂團成員包括香港兩位年青作曲和八位音樂人。初心是通過音樂弘揚和教育敦煌文化和藝術,並將失傳的敦煌壁畫內的場景音樂帶回人間。樂團重視文化內涵,本著以人為本的教育精神和文化承傳的目標,以「行者」之心作樂,古韻新詮、古譜入音,希望能帶動中樂年輕化,弘揚敦煌文化和藝術,共同保護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