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陽明心學論壇|李子建:從王陽明的「四句教」到陽明學的教育觀

「陽明心學,對我們教育的方向培養什麽人,怎樣培養,有非常大的啟發。」7月26日,香港教育大學校長、全國政協委員李子建,在第二屆陽明心學論壇主旨演講時感慨,「王陽明很註重『致良知』,『致良知』實際上是內在的一種道德教育。」

內在的修養,是教育中一個重要的維度。要怎麽做?李子建耐心介紹,王陽明的「四句教」為:「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這四句話概括了其心學體系,‌心之體‌:人心本無善惡,如同鏡子未照物時清凈無瑕;‌意之動‌:當意念發動時,善惡隨之顯現;‌良知‌:能分辨善惡的內在標準;‌格物‌:通過實踐將善惡轉化為現實行為。

「陽明心學強調通過實踐和本體認知,達到『致良知』的境界。『知行合一』不僅是哲學理念,更是教育實踐的重要指導原則。」李子建認為,陽明心學對當前教育有現實指導意義,同樣強調「立德樹人」,重視人才的內在修養與社會責任感培養。

李子建表示,陽明心學包容性很強,不僅可以與儒家的不同流派對話,也可以與西方哲學等思想體系進行交流與融合,展現出開放性和現代性。他說「如當下年輕人生活缺少幸福感,可能是工作很難產生內卷、內耗的情緒,也可以通過『心學』來解決。每一個人對時間、家庭、生活的安排,都是一種決定,這種決定背後都有個目的,生命的意義在哪裏?當我們反思的時候,就是在註重情感的培養,幫助我們控製情緒。」

展望未來,李子建希望陽明心學可以通過專家的參與,以及結合生活經驗,深入淺出的詮釋,讓大眾進一步認識和思考王陽明的思想。

發佈留言

您無須註冊,只需要提供電郵地址即可發表留言,您提供的電郵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