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定國:調解不僅解決爭議 政府剛發佈在政府合約中加入調解條款政策宣言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表示:調解不僅是要解決爭議,更重要是建立互相包容、尊重與和諧的文化。

11月6日林定國在社交賬號發文指,前兩天暢談國際法過後,踏入2024香港法律周第三天,我們將焦點轉回香港,特別是替代性爭議解決方案服務。今天的主題是「超越訴訟:香港替代爭議解決的多元化生態」。藉著今天重點討論調解,我很高興宣布,政府剛發表一份有關在政府合約中加入調解條款的政策宣言,闡明政府就進一步推廣使用調解,以友好方式解決爭議的政策立場和方向,落實2023年《施政報告》中有關深化調解文化的政策措施。政府期望透過牽頭在合約中加入調解條款,以身作則,鼓勵私人公司跟隨,進一步推廣「調解為先」文化。

政策生效後,所有新的政府合約均須加入調解條款;如要偏離此政策,必須有充分理由支持,例如與現行法例有所抵觸。目前,政府合約雖然未有規定必須加入調解條款,但部分合約已採用不同形式的調解條款。透過調解解決爭議,不但能節省公帑,更可及早化解糾紛,減輕法院負擔。政府透過調解成功處理的個案比比皆是,包括人身傷害、建築工程爭議、非法佔用及醫療疏忽等案件。正如行政長官在2023及2024年《施政報告》提出,政府會率先在政府合約中加入調解條款,同時鼓勵私營機構跟隨。這些條款的主要作用是要求各方在出現爭議時,必須先嘗試以調解方式解決,若調解不成功才考慮仲裁或訴訟。

律政司將為各政策局和部門提供支援及監察,確保政策順利推行。這項政策不僅旨在以更具彈性、更符合成本效益和更快捷的方式解決涉及政府的合約爭議,更期望透過政府帶頭示範,鼓勵私營界別效法,從而促進香港調解文化的發展,為社會帶來更大和諧。

回到法律周,今天的研討會分三個環節探討調解及替代爭議解決趨勢,上午聚焦社區調解實踐,探討處理家事糾紛、民事索償、改善市民與政府部門關係等議題;中午由國際調解院籌備辦公室主任孫敬博士發表主題演講;下午討論人工智能在替代爭議解決方案的應用及其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最後一節會探討近日城中熱門議題,香港體育產業蓬勃發展下的爭議處理機制。
壓軸活動是由世界銀行和能源社區小組的調解員、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法學教授兼副院長 (國際)安夏蘭教授(Professor Shahla ALI) 主講的2024年香港調解講座,她將分享天然資源交易的調解經驗,以及如何在能源協議中平衡環境可持續性與各方利益。
雖然今天重點討論調解,但我們亦不能忽視香港一直積極推廣和拓展本地、內地以至國際的仲裁服務。第六屆香港仲裁周剛於10月21日至25日圓滿舉行;而香港國際仲裁中心(HKIAC)最近亦宣布即將在北京開設辦事處,這將是繼2015年上海辦事處後,在內地開設的第二個辦事處。
一如我在不同場合強調,香港作為 #國際法律服務及爭議解決中心 ,可以為各方提供多元優質的選擇,解決紛爭不一定要訴諸訴訟。
宣言全文:https://gia.info.gov.hk/....../P2024110600160_476638_1......

發佈留言

您無須註冊,只需要提供電郵地址即可發表留言,您提供的電郵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