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嚴剛
立法會今日(8日)通過由林新強議員動議,陳沛良議員、李浩然議員與本人修正的「提升香港國際航運服務中心地位」議案。特區政府於2023年12月20日公佈《海運及港口發展策略行動綱領》,將「發展高增值海運服務」作為重點。航運服務業是中資企業在香港的重點參與領域,業界對未來的發展充滿期待,期望在航運生態圈延伸行業方面的供應鏈管理、船舶維修及綠色能源加注等關鍵領域,能夠有更大的參與與發展空間,齊心合力提升香港國際航運服務中心地位。
圖:葵青貨櫃碼頭
高效的供應鏈管理是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和貿易中心的核心競爭力。這一方面,香港有大量的優秀企業和人才,但要維持香港供應鏈管理方面的優勢,就必須鞏固並吸引更多的國際海運幹線,不斷提升港口的國際集拼業務規模,同時利用好香港國際機場的優勢,提升香港海空聯運的協同效應,為香港供應鏈管理進一步提升優勢打好基礎。
此外,加快構建綠色船用燃料加注中心對於未來航運中心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去年11月,政府公布《綠色船用燃料加注行動綱領》,採納本人及業界的多項建議。接下來,如何做好青衣南港口用地改用途以及2026年綠色燃料加注船停泊處,及避風泊位的規劃十分重要。在區域合作建設綠色航運走廊方面,本人曾提出建議,允許有成本優勢的深圳港綠色能源加注船在香港指定的水域向國際貨船提供「一船跨兩地」的新能源燃料加注服務,獲得了當局積極回應。政府承諾將以「維持市場開放,保持市場靈活性,促進公平競爭」的原則,進一步簡化海事審批流程,並向合適的服務營運商為其加注船批准臨時本地牌照。相信以上措施的落地將有助於相關業務成長。
再者,完善船舶維修等配套服務有助於穩定並吸引航線掛靠香港。香港曾經擁有較大規模的船舶維修和船隻用品的供應行業,但已經逐漸式微,目前香港只有一個可供中型船舶維修保養的基地。近年來船舶環保改裝的需求增加,建議政府研究如何提升香港船舶維修業的競爭力,考慮到香港可供產業發展的土地少,成本高,人才不足等問題,需要研究提供相關支援措施。
最後,施政報告提出改組設立香港海運港口發展局,作爲「高層次諮詢機構」,建議可以推動系統研究、規劃國際航運生態圈的延伸行業,通過「規劃引領、政策先行」,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
鞏固和提升香港金融、航運與貿易三大中心地位,是推動香港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引擎,有效提升香港國際航運服務地位,對於金融中心和貿易中心地位的鞏固,有著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