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功能定位 推動教育科創人才一體化協同發展

立法會大會今天(22日)通過由李慧琼議員提出的「把握戰略機遇,推動香港教育、科技和人才一體化發展」議案。行政長官新一份施政報告積極回應三中全會打造國際高端人才聚集地的戰略要求,推進教育、科技和人才一體化融合發展,吸引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香港的施政目标。擁有全球多所知名大學的香港特區,得益於「一國兩制」的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的優勢,完全有條件成為國際高端人才嚮往的聚集高地。

據統計,「十三五」以來,中國高校建設了60%以上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牽頭完成了50%的「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為高鐵、核電、生物育種、疫苗研發等重點領域提供了關鍵技術,有效促進了科技創新、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香港要為強國建設做出更大貢獻,本港高等院校就需要進一步提升功能定位,著力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協同發展,努力成為特區創新發展的核心力量。以大灣區的深圳為例,創新科技產業已佔超過全市GDP的20%,而擁有五所國際知名大學的香港,所佔份額只有2%左右。數據顯示,單是過去十年,全港教育經常開支累計升幅為61%,每年平均增幅約為5.4%。而香港社會經濟近10年的平均增長約為3%,香港教育開支對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投入產出比明顯偏低。提出這個問題並不是要主張削減教育開支,而是要包括教育界的各界應該正視這一問題。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高校作為科技創新生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是香港發展以創新科技為主體的新質生產力的「發動機」。就此,建議特區政府考慮以下四點:

一是充分發揮本港16所國家重點實驗室與六所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的重要作用,推動高校組建跨校的大團隊,強強聯合,發展跨學科、跨領域協同研究,持續產出前瞻性原創性科技創新成果。

二是積極配合特區建設創新科技中心的規劃,推動高校開門辦學,與國際知名創新企業合作,如華為與香港理工大學的合作研發,推動校企共建。

三是加大力度推動高等教育產學研創新化、市場化,以及創新科技研發商業化,真正體現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四是因應市場變化,進一步檢討引進人才計劃,引進未列入引進人才名單、但卻具有國際一流研發水準院校的頂尖人才,填補本港創新發展亟需的高端人才。

北京大學首任校長蔡元培先生說過,「欲知明日之社會,須看今日之校園」。教育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社會未來的希望所在。高等教育固然要重視國際排名,但更應該重視對社會可持續發展,尤其是創新發展的實質貢獻。打造教育、科研與人才一體化的全球高端人才高地,香港高等教育確實具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 BP大平台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Posted in 未分類 Tagged , , 文章群組:

發佈留言

您無須註冊,只需要提供電郵地址即可發表留言,您提供的電郵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