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欖隧道是連接新界西北與市區,以及往來深圳灣等主要口岸的重要通道。立法會大會今天(20日)三讀通過《2024年行車隧道(政府)(修訂)條例草案》,本人作為法案委員會委員參與條例草案的逐項審議工作。條例草案訂定大欖隧道由政府收回後的收費安排,包括今年五月起實施私家車分時段收費,其中私家車繁忙時間收45元、一般時段收30元、非繁忙時間收18元。該方案較先前安排,繁忙時段降費20%,非繁忙時段降費近70%,受到絕大多數議員的認可。
儘管有議員提出大欖隧道應在絕大部分時間段實施免費通行,但政府收回大欖隧道後的收費問題,需要結合目前政府財赤狀況,通盤考慮社會效益、財政可持續性、交通效率等多方面因素,可在未來分階段達成免費通行。
若以社會效益為本,應盡量考慮「低收費」。一方面有利於降低市民往來北部都會區、口岸及市區的交通成本,惠及民生;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減輕運輸業者的經濟負擔,降低香港整體的物流成本,促進經濟發展。但考慮政府正面臨財政赤字,以「用者自付」為原則保留一定的收費以確保隧道暢通,可視為「折衷方案」,避免隧道運營開支赤字可能會擠壓其他醫療、教育等方面的公共開支。
同時,考慮交通效率,引導合理分流。在北部都會區主要的交通基建發展項目落成前(如元朗至北大嶼山的11號幹線),若取消大欖隧道收費,可能導致大量的車輛選擇使用大欖隧道,必定加劇高峰時段的交通擁堵,亦不利於周邊地區的環境保護。設定不同時段的收費標準,可引導車輛合理分流。在這方面,收費是調節車流、保持交通暢順的手段,而非目的。
考慮到「公交優先」,建議政府隨著新收費標準的實施,繼續推動通行大欖隧道的公共交通巴士減少隧道費,直至未來免費通行,以體現政府收回大欖隧道後的政策導向,可以進一步惠及民生,亦可提高基層市民對政府施政的認同與支持。另外,建議將的士收費由當前政府建議的28元再下調一些,同現時三條過海隧道的收費一致,劃一為25元,方便市民記憶。
按照政府估算,在新的通行機制下,大欖隧道每年的收入是7億多元,開支為4億多元。按照公共交通收支平衡的原則,大欖隧道作為公營公路,未來存在進一步降低收費的空間。隨著未來北部都會區主要的交通基建發展項目落成與區域交通流量的變化,以及在政府財政能力提升的情況下,希望政府在目前已經降費兩成以上的基礎上,積極考慮未來分階段進一步降低大欖隧道的收費,直至免費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