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應增撥資源,全面提升鄉郊地區疏導雨水的能力

在星期六,天文台曾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並發出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當日大埔區雨勢特別大,大雨接近下了一日,雨量更超過50毫米。不少鄉郊地區都受水浸影響,部份居民更指因水浸而導致雨水入屋,為他們帶來財物損失。

大埔區議員胡綽謙今早(17日),聯同民政處代表一同到南坑、鳳園村實地視察,並與兩村村長會面,商討改善方案,以增強疏導雨水的能力,減少水浸機會。胡綽謙在實地視察後表示,不少鄉郊地區現有的排洪設施不足以應對頻繁的極端天氣。不少居民向他反映,過去較少水浸,但現時水浸的次數明顯增多,每一次的水浸都令他們十分擾攘,每一次都需要長時間的善後,令他們苦不堪言。胡綽謙指出鄉郊地區近年來不斷發展,但排洪設施並沒有同步更新,加上鄉郊地區地權複雜,政府相關部門在進行渠務工程時亦遇上一定困難。

胡綽謙建議,民政處、水務署及渠務署等涉及鄉郊地區水務及渠務工程的政府部門可以跨部門協作的方式跟進鄉郊地區的排洪問題。短期措施方面,水務署需定期清理集水區,以保持暢通,有效將雨水引入集水區,不會因枯枝、枯葉所做成的淤塞導致水浸。同時,渠務署及民政處都需在雨季前加強及定期清理河道,移除一些會造成淤塞的沙石。此外,政府應增撥資源,優先完成已立案的渠務工程。中長期措施方面,相關部門需於水浸黑點加建排水渠,加強對雨水的疏導,引流到合適的地點。同時,根據各村不同的地理情況,如鄰近河流的地方,研究如何將山上的雨水引流到河道,以長遠提升鄉郊地區疏導雨水的能力。同時,在審批鄉郊地區建屋,特別是大型屋苑發展項目時,必需詳細評估對附近環境的排洪能力影響。此外,政府亦可多研究在合適的地點增建蓄洪池,以加強應對極端天氣的能力。

** BP大平台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Posted in 未分類 Tagged , , 文章群組:

1 則留言

發佈留言

您無須註冊,只需要提供電郵地址即可發表留言,您提供的電郵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