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今天(21日)討論公共小巴經營環境與公共道路設施優化工作。商界(第三)議員嚴剛指出,公共小巴經營面臨乘坐需求下降、市場競爭加劇、運營成本上升及人手不足等挑戰,且政府相關支援措施的效果仍不夠明顯。為此,嚴剛議員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協助業界降低成本,具體措施包括適當下調小巴使用的隧道和道路費用,例如在即將收回的大欖隧道降低公共小巴通行費;二是在特定地區應優先規劃和積極引入小巴服務,尤其是在公共交通尚未完善的新發展區;三是利用數字化工具靈活調用小巴運力,建議政府協助業界搭建小巴運力「供求信息平台」,創新對接需求,降低業界成本。
此外,小巴常年分為紅綠專線營運。鑒於現時城鄉一體化發展,嚴剛議員建議考慮取消紅綠專線之分,而轉為按線路劃分,盡量減少小巴公司營運成本及車輛編配方面的困難。他期待政府採取多管齊下的措施,幫助小巴業界改善運營,走出困境。
運輸署署長李頌恩表示,政府將研究現有的優化措施及新的方案以幫助業界。對於部分小巴路線的定位系統尚未安裝的問題,政府已撥款為所有專線小巴安裝定位系統,以便市民獲得實時到站資訊,並可通過香港出行易查詢。署方將在路線準確性下功夫,讓市民能夠掌握實時到站情況。至於是否取消紅綠專線之分,她表示,政府將維持現行政策,以確保小巴在監管及服務市民方面更加清晰和確定
就公共道路設施優化及景觀美化工作,嚴剛議員表示,在當前財赤情況下,優化工程應考慮成本問題。他建議政府應改變過往「增量預算」做法,而應推行「零基預算」,在確保安全實用的基礎上,精簡開支,優化工程效率,讓公帑用得其所。
運輸及物流局副秘書長黃珮玟表示,路政署在景觀美化工程上的開支已包含在恆常維護與翻新計劃中。她表示,保持道路安全為首要任務,政府在執行維修時將利用科技和優化流程,降低開支,所有部門都會向節流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