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區海濱長廊現存多段未貫通區域,民建聯九龍城支部昨日(24/3)召開記者會,提出「九龍新海濱」規劃構想,建議透過《2024年保護海港(修訂)條例草案》簡化填海機制契機,連接紅磡至啟德區海濱,打造集休閒、文化、商業及生態於一體的綜合性海濱空間。
去年12月,政府就《2024年保護海港(修訂)條例草案》刊憲,簡化為改善維港而進行的小規模填海工程機制,訂明更清晰機制規管維港填海工程,為不超過0.8公頃小型工程,拆牆鬆綁。稍後《條例》修訂恢復二讀,民建聯建議藉此契機,在「簡化在維多利亞港進行小規模填海工程的機制」之下,打造九龍新海濱,改善紅磡及土瓜灣附近海濱長廊的連貫性和暢達性。
記者會上,民建聯團隊指出九龍城區現有三處海濱連接障礙,分別為馬坑涌/宋皇臺段(翔龍灣煤氣調壓站和碼頭設施)、海心段(海心公園對開的魚尾石)、黃埔/土瓜灣段 (青洲英泥碼頭),希望透過增設行人道通道、海濱棧道、開合橋等不同改善海港工程的項目,重新打造,並建設一道能貫通紅磡至啟德區的海濱長廊。
民建聯九龍城支部李慧琼、吳寶強、潘國華等議員重申,將與政府緊密合作,確保規劃符合地區需求。他們強調海濱發展需兼顧生態保護與社區參與,並呼籲公眾支持,共同推動「九龍新海濱」項目落地。
資料來源:李慧琼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