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今天(28日)討論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議題。商界(第三)議員嚴剛表示,深化粵港澳大灣區的合作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事項,也是香港在新時期發展,特別是在中美貿易摩擦影響下,維持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引擎。就此,嚴剛議員就優化跨境理財通2.0、強化「跨境一鎖」線路覆蓋、落實落實「港資港法」及「港資港仲裁」、推動大灣區律師資格互認等提出多方面建議,強化粵港澳大灣區規則機制有效對接。
就跨境理財通2.0的進展,嚴剛議員指出,業界反映目前兩地業務仍存顯著失衡,包括絕大部分資金活動集中在南向通、產品同質化嚴重、高淨值客戶需求未獲完全滿足等問題。嚴剛議員建議當局就優化跨境理財通2.0制定具體時間表,進一步擴大北向通產品範圍,提高高淨值投資者的個人額度上限與理財產品風險等級,以進一步推動南向通產品多元化,避免產品同質化情況。
其次,就「跨境一鎖」計劃實施情況,嚴剛議員指出,現時南下貨品運輸場景應用尚待完善和提升,目前供業界選擇的約一千條線路多數集中於廣東省,未能有效覆蓋湖南、福建,及產品有相關中轉需求的諸多中西部省份。為此,嚴剛議員建議當局研究增加中西部省份的「跨境一鎖」覆蓋範圍,吸引更多內地企業利用香港作為中轉樞紐,推動大灣區物流一體化及提升國際競爭力。此外,基於現時監管和技術日趨成熟,除了香港機場東莞空港中心外,嚴剛議員建議民航處與機管局應聯合業界,探討在前海等內地主要集拼中心開發直達機場或海港的快速通道,以利用好靈活度高陸路中轉模式,為客戶提供更高效選擇。
嚴剛議員亦關於落實「港資港法」及「港資港仲裁」的最新進展。就現行本地相關法例可能存在未能完全適用於經濟發展的情況,嚴剛議員建議當局檢討未能完全適用的條款,並積極檢視並修訂相關法律。
至於大灣區律師資格互認試點工作,嚴剛議員指出,自工作開展以來,已有1800多名港澳法律執業者報考首四屆考試,其中已有550人取得執業資格,約佔三成。嚴剛議員關注試點工作成效,建議當局與內地相關方面積極協調,讓更多香港法律執業者參與大灣區事務,以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秘書長何兆康表示,跨境理財通的北向和南向參與度差異受多項因素影響,政府將透過加強投資者教育及提升對金融產品的了解與參與度提升,並將持續與內地監管部門溝通。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表示,政府留意到業界對「跨境一鎖」路線拓展至中西部地區的關注,目前香港海關也正積極考慮將有關計劃延伸至廣西省,將主動與業界保持聯繫。
運輸及物流局副局長廖振新表示,大灣區內東莞空港中心已具備由陸路轉海路的中轉能力,未來會繼續優化與珠海合作並善用港珠澳大橋提升整體物流效率。
律政司法治建設辦公室首席政府律師歐陽慧儒表示,企業選用香港法律及仲裁的自由度持續提升,律政司會積極與內地法院加強交流和培訓,推動法官掌握香港法律,亦會鼓勵業界持續參與大灣區律師考試,進一步加強區域法律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