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定國現身民青局「連青.有約」活動 與逾50位來青年朋友交流法治教育等議題

我們常常說香港法治很重要,那法治究竟是什麼,為甚麼這樣重要?趁著今早出席民青局的「連青.有約」活動,與50多位來自不同背景的青年朋友就包括法治教育等相關議題進行交流。

法治是看不見的氧氣
我分享了一個比喻:法治如同氧氣—看不見、聽不到、嗅不覺、無法觸摸,我們不會特別留意甚至假設它存在;只有或一旦出現缺失,我們感到呼吸變得困難時,才會驚覺它存在的重要性。就好像高山症發作時,才驚覺足夠氧氣並非理所當然,是如何珍貴。

若社會失去法治,人與人之間的互相信任、交往合作將瞬間崩塌,甚至無從談起。除非孤身生活在荒島,只要有多個一個人,規則便是群體生活和人類社會必不可少的基礎和底線。即使只有兩人流落荒島,也必然要為分食魚獲獵物定規矩,否則必定流血收場;打麻將要按牌章、捉象棋也要遵從走法。

法律和法治讓社會行為活動具有「可預測性 (predictability)」:它確保我們知道什麼能夠做、可以做,和行為的後果,令大家可有信心地規劃未來,安心生活。反觀某些國家政策朝令夕改、反覆無常,令人無所適從,正是「不確定性」危害的最佳反面教材。

測量法治的「血氧儀」(Oximeter)

如何評估任何地方例如香港的法治是否健康?我提出4個指標:

1)市民守法的自覺性:例如,紅燈無車時,你是否仍願等待?我稱之為「紅綠燈指數」。遇到有爭議時又是否願意訴諸法律解決,還是選擇其他方式例如暴力行為?

2)政府及權力機關對法律的尊重:政府及權力機關是否尊重法律,接受法律約束?例如,司法覆核敗訴後,我們可否或會否罷免法官?或是我們會否按照法庭判決檢討並修改政策或法律來解決問題?

3)足夠和具有公信力的執法和司法機關:如市民大眾以致政府和權力機關均自覺遵守法律、透過法庭解決爭端等等,實質上是反映了大家對它們有一定信心,相信能有效、及時、公正解決問題。這份信心的來源必須是、也必然是質量並存和具有公信力的執法和司法機關。

4)法律和司法制度的持續性:執法和司法機關的存在和公信力,如果沒有制度保障,可能隨時會減損甚至消失。憲制性文件例如我們的《基本法》正好提供了這個重要的制度保障,例如法院擁有獨立的審判權。

感謝青年們踴躍提問,問題從律政司的法治教育計劃、法治戲劇日、AI的規管、國際仲裁調解,到宏觀的經濟問題都有觸及。由於提問踴躍,未能回答所有問題的朋友,我答應下場再見。

發佈留言

您無須註冊,只需要提供電郵地址即可發表留言,您提供的電郵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