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接刺激消費措施 創新把握經濟增長機遇

立法會大會今天(19日)通過何敬康議員提出的「提振本地消費市場,為經濟注入發展動力」議案,深入探討香港本地消費市場目前面臨的挑戰。根據統計處數字,今年首四個月,零售業銷售總額下跌5.6%,其中耐用消費品、奢侈品、傢俬汽車均有明顯下滑。與此同時,2024年港人北上內地達到8191萬人次,北上消費已成趨勢;近期亦有內地知名電商平台積極進入香港市場,或為本港零售商帶來新的壓力。然而,這些並非導致本地消費意願不足的根本原因,政府應該從提振需求為出發點,創新留港消費的誘因,為經濟注入發展動力。

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在全國範圍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助力釋放多樣化、差異化的消費潛力,推動消費提質升級。香港應以此為切入點,主動對接刺激本地消費的有效措施,把握新的經濟增長機遇。

為此,建議發展更有方向性地發展具有高附加值的消費產品及消費體驗。近期泡泡瑪特Labubu的成功經驗值得參考,通過跨界合作創造獨特的文化價值,被譽為「潮玩奢侈品」,成為國際收藏熱點。而這正是香港藝術家的傑作。建議政府鼓勵中小企業與本地文創界加強合作,打造更多具有香港文化特色的本土品牌,形成刺激消費的「爆款」。

此外,建議鼓勵業界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促進耐消品在本港的消費。目前,內地以舊換新政策的效果已逐步顯現,今年一季度有超過3400萬名消費者參與,帶動家電銷售1745億元。本港可積極考慮聯合商戶,重點針對家電產品等推出以舊換新的試點計劃,在提升市民消費質量與生活質素的同時,增強市民在本地商戶的消費意願。

提振消費離不開商界的積極參與。樂見商界參與推出「七一優惠」,共同迎接香港回歸28周年,包括免費乘搭電車、食肆及入園折扣等利民措施。期待商界仝人延續社會責任精神,為增強本地消費、提振香港經濟共出一份力。

長遠而言,要發揮好「大橋經濟」效益,提速「粵車南下」進展,為香港吸引更多優質客源。此外,應審視租金成本對於本地商戶的壓力,包括鼓勵業主研究採用分成租金模式,與商戶分擔風險,及提供適宜的稅務寬免,切實降低影響本地消費意願的高成本因素。

相信透過對接國家《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積極創新消費模式、優化營商環境、凝聚社會各界力量,將為提振本港消費、鞏固經濟增長創造條件,帶來更多元化的消費體驗。

** BP大平台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Posted in 未分類 文章群組:

發佈留言

您無須註冊,只需要提供電郵地址即可發表留言,您提供的電郵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