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慧敏:5億SmartPLAY系統難訂場 如何Play Smart?

耗資5億元開發、自2024至25年度起每年經常開支6640萬元的康文署SmartPLAY系統,原意是「讓市民以更有效率、便利及易用的方式預訂康文署的康體設施」、「鼓勵市民善用康體設施,勤做運動,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如今卻成為「炒場」中介(中介)的牟利平台。有市民反映,連續30日登入SmartPLAY預訂繁忙時段的鰂魚涌公園或維園網球場,只有一天成功,只有向中介支付被炒高3倍或以上的「海鮮價」,才能成功預訂。更甚者,利用「團體名義」提早3個月的優先預訂安排,再「轉售」圖利。

5億元公帑打造的便民系統,從首日啟用即大「塞車」到如今被「炒場」問題困擾,如何Play Smart?

SmartPLAY系統雖標榜採用「實名登記」,但實則只需用戶編號與密碼即可登入,為中介大開方便之門。中介只需獲取租用人的帳戶資料,甚至毋須核實租用人真實身分,即可代訂。更關鍵的問題在於支付環節——系統允許「租用人」與「支付人」非同一人。有市民表示,不少中介在社交平台上公然宣傳代訂服務,中介取得市民帳戶後,代訂代付「一條龍」,整套流程完全繞過實名制的監管初衷。建議當局考慮除特殊情况(如未成年人可由父母代勞)外,禁止非租用人代訂代付場地。

面對中介利用外掛程式批量搶場的問題,康文署稱已引入「新一代的網上應用系統防火牆及抗機械人技術」,今年初更在繁忙時段攔截逾500萬個可疑程式的登入請求。然而市民體驗卻與官方數據形成鮮明對比:熱門運動項目和繁忙時段(如平日下班、下課後和周末的硬地網球場)依舊被外掛「秒搶」。技術對抗猶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SmartPLAY的抗機械人技術必須走在「外掛」程式前面,方能堵截猖獗的外掛「搶場」現象。

「抽籤」抗「炒場」

要打破「炒場」困局,擴大「抽籤制度」適用範圍是可行方案。現時抽籤方式適用於草地足球場,不過康文署在今年慶祝回歸活動中先以抽籤方式分配多項收費設施供市民免費使用,再以「先到先得」方式供市民預訂剩餘段節,可見抽籤制度在技術及行政上均是可行的。因此,何不將抽籤方式應用於「熱門項目」和「繁忙時段」,如有剩餘段節,市民再以「先到先得」方式預訂?

懲處機制的完善是另一重要手段。現時針對「炒場」行為的罰則成效不彰:「60天內兩次違規禁訂90天」的罰則僅能約束租用人,對隱藏在背後的中介毫無威懾力;要援引《盜竊罪條例》下的欺詐罪,針對的是租用人失實聲明不會轉讓用場許可證,無法規管「中介利用他人帳戶代訂」的操作模式,加之檢控門檻高,需證明欺騙行為及意圖詐騙,舉證複雜;《公眾娛樂場所條例》第6條的第1級罰款(最高2000元)不適用於康樂設施;而《公眾衛生及市政條例》及其附屬法例僅能規管場館「範圍內」的未經授權售賣活動。為補足現行規管制度的短板,應盡快完善相關法例,以有效規管中介「炒場」行為,保障公共資源分配的公平。

樂見局方在回覆筆者的口頭質詢時表示,會繼續密切留意轄下各設施的使用情况,完善以5億元公帑打造的SmartPLAY,檢討相關的預訂安排。希望當局積極優化SmartPLAY系統,讓其回歸「鼓勵市民善用康體設施」的初心,切實提升市民參與康體活動的便利與獲得感。

轉載自:明報《Money Monday》

** BP大平台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Posted in 未分類 文章群組:

發佈留言

您無須註冊,只需要提供電郵地址即可發表留言,您提供的電郵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