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大會今天(26日)通過馬逢國議員動議、經梁子穎議員與本人修正的「與時俱進,更新文化政策」議案,討探各界積極制定對接國家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建設國際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產業政策的契機,在更廣泛的基礎上全面深入探索國際、國內文化交流與合作,促進文化創意與創新。
正如李家超特首所言,香港絕非荒蕪的文化沙漠,而是生機盎然、根基深厚的「文化綠洲」。香港文化綠洲既深植於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沃土,又浸潤著中西交融的獨特陽光雨露。具有得天獨厚區位優勢與制度優勢的香港特區更應積極作為,在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的廣闊舞台上,充分展現香港「一國兩制」下中西合璧的多元文化魅力,以政策革新為引擎,以創意交流為動力,讓這片綠洲更加生機勃勃。
香港文化綠洲的根基,源於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同時,「一國兩制」也賦予香港無可比擬的優勢:自由流動的資訊、高度開放的市場、健全的法治保障、暢通四海的國際交往網絡,這些都為多元文化的自由生長、交融創新提供了理想環境。
為令香港這片基因獨特的文化綠洲持續繁榮,並通過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彰顯「東方之珠」的優勢與魅力,必須以開拓精神革新文化政策,構建更富有活力的文化生態。
建議政府首先要繼續強化頂層的政策規劃:將文化發展擺在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位置,推動去年制定的《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能夠加速落地,大力扶持原創主導、科技賦能、市場引導的全產業鏈條,讓文化創意之火綿綿不絕。
其次,要優化資源空間:讓文化藝術真正融入城市的呼吸脈搏,可活化歷史建築為文化創意增添基地,讓藝術靈感嵌入日常生活空間,使本港的文化沉澱轉化為亮麗的風景,讓文化氣息如同新鮮空氣一樣令人陶醉。
此外,要積極擁抱數字未來:大力支持數字藝術、虛擬展演等前沿探索,建設智慧文化平台,積極運用科技拓展文化傳播的無限空間,讓香港優秀文化產品突破地域限制,創造更廣闊的發展舞台。
還有重要一點是要深化國際交往:充分發揮香港作為東西方文化交匯樞紐的特殊地位及「兩制」的獨特優勢,在發揮「超級聯繫人」的橋樑作用的同時,讓獨特的「兩制」能夠吸引並包容更多元的文化藝術,吸引更多的國際文藝團體來港演出,並鼓勵香港文藝創作走向國際,推動香港成為多元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政策革新是沃土,國際交流是活水,深耕文化沃土,廣引八方活水,讓中西交匯的文化透過香港這個璀璨窗口,綻放出更加奪目的時代光彩,在文化藝術交流與合作中講好香港故事,成就中國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