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擁有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研學旅遊資源,涵蓋革命遺址、紀念館及歷史事件地點。近日,民建聯經歷史專家諮詢後,提出推動本地愛國主義教育特色研學旅遊的建議,擬定六條深度研學旅遊路線,並針對現有景點配套及交通狀況提出十一項具體改善措施,以促進市民尤其是年輕人深入了解香港在中國革命史和抗日戰爭中的重要角色。
六條特色研學旅遊路線
根據民建聯的建議,六條研學旅遊路線分別覆蓋港九新界及大灣區,內容包括:
西貢區抗戰紀念之旅:涵蓋沙角尾育賢書室、黃毛應村及斬竹灣抗日英烈紀念碑等重要抗戰遺址。
沙頭角抗戰文物徑:參觀沙頭角抗戰紀念館、烏蛟騰交通站舊址等文物點。
九龍西抗戰史蹟導賞:涉及深水埗公園紀念碑、半島酒店外觀等二戰重大歷史地點。
重走港島紅色史蹟:串連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香港大會堂紀念花園及八路軍駐港辦事處遺址。
大灣區東江水供港設施導賞團:跨境參觀東莞、深圳以及香港水務設施。
屯門元朗抗戰歲月:遊覽元朗十八鄉楊家村、達德公所及劉春祥抗日英雄群體紀念碑。
優化配套設施與交通的十一項措施
為提升研學旅遊體驗,民建聯提出短期及長期11項具體建議:
短期措施包括成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資源中心(初步建議位於尖沙咀威菲路軍營S4座)、建立專屬抗戰歷史檔案網站、增設清晰指示牌及多語言導覽系統、融入智能科技元素、改善偏遠地區交通、延長香港大會堂紀念龕開放時間,以及加強向學界宣傳推廣等。
長期措施涵蓋擴充抗戰及海防博物館設施、推廣抗日歷史影視劇及話劇、培養專業導遊人才、及與大灣區抗戰遺址合作舉辦聯展。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勇指出,這些措施有助提升市民的國家認同感與歷史知識,並推動本地旅遊與文化傳承。立法會議員鄭泳舜則強調,透過愛國主義教育特色旅遊可深化年輕人對香港本土抗戰歷史的了解,進一步增強守護國家及香港的信念。立法會議員郭玲麗呼籲加強教師培訓與學生參與,促使教育與旅遊實踐相結合,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向社區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