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患者三星期逆轉濕疹 「21日計劃」助基層獲專業支援

香港濕疹患者人數近年持續上升,公共醫療皮膚科新症輪候時間最長達兩年九個月,診症時間卻往往不足十分鐘,令不少患者難以獲得持續及個人化的支援。濕疹教室與香港濕疹協會於9月14日「世界濕疹日」舉行成果發佈會,公布「21日濕疹逆轉計劃」數據,結果顯示超過七成(73%)參加者的病情在短短三星期內出現顯著改善。

這個結合藥劑師與營養學家的跨專業計劃,透過密集式個案管理,提供正確的潤膚方法與個人化餐單指導。參加者在皮膚屏障修復、痕癢緩解、睡眠質素及生活品質等方面均獲得明顯進步。研究採用國際標準「患者濕疹自我檢測」(POEM)作評估,結果顯示近半數患者的病情由中度或嚴重改善至輕度水平,最高改善幅度達20分,醫學上屬顯著逆轉。

藥劑師尹惠玲指出,患者常因擔心「太油膩」而潤膚不足,導致皮膚屏障欠修復。計劃內平均每位患者21日內使用近600克保濕劑,最高更達1400克,顯示科學用量能有效提升皮膚水分並預防復發。她提醒患者選擇低致敏、無香料及具皮膚修復成分的產品,避免因添加劑刺激病情。

同時,飲食介入亦發揮了關鍵作用。根據數據,患者普遍減少高糖食品和加工食物攝取,乳製品攝取率由44%大跌至4%,過量糖分攝入比例從三分之一下降至8%。不少參加者增加蔬果和魚類進食,改善了Omega-3脂肪酸不足的問題。香港濕疹協會營養學家李健彰強調,濕疹管理不能單靠外用護理,個人化飲食能促進腸道健康並減低炎症,達致「內外兼治」。

發佈會上,一名9歲患者Chester分享經歷。Chester多年來因濕疹經常抓至皮膚流血,參加計劃後他學會拒絕學校零食,改善餐單及持續潤膚,皮膚狀況穩定許多。最後成效令他重拾信心,正確護理也能控制病情。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計劃未來兩年將獲政府「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SIE Fund)及樂施會資助,合資格人士最高可享九成費用減免,基層患者僅需承擔一成費用,即可接受跨專業團隊持續跟進。計劃方強調,這不僅是經濟支援,更代表社會對濕疹群體的重視,同時有助減輕公共醫療壓力。

濕疹教室表示,將繼續與香港濕疹協會攜手,透過社區教育普及「逆轉計劃」,協助更多基層患者走向「逆轉之路」,改善生活質素並建立長遠的自我管理能力。

發佈留言

您無須註冊,只需要提供電郵地址即可發表留言,您提供的電郵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