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大會今天(16日)通過運輸及物流局局長就《2025年應課稅品(修訂)規例》動議的議案,修訂《應課稅品規例》有關條文,為計劃放置於出航船隻的油缸內用作燃料使用的甲醇提供稅款豁免。政府在今年施政報告附篇中提出的為出港船舶加注甲醇提供關稅豁免的建議,值得充分肯定。該措施是依據去年11月的《綠色船用燃料加注行動綱領》,並在今年財政預算案中確認。通過及時修訂《應課稅品規例》第12條,豁免總噸位400噸以上出航船隻的甲醇燃料稅款,可降低本港港口加注成本,提升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競爭力。
當前,全球航運業正朝着綠色動力加速轉型,國際海事組織的減排目標促使航運業轉向普遍使用低碳燃料。香港亦都采取了不少有效的措施,例如中電與港燈合資的大嶼山海上天然氣(LNG)接收站以支持LNG船舶加注;目前,葵涌碼頭的貨船亦已實現在碼頭「船對船」加注LNG,為綠色航運增加更多選擇。
長遠而言,甲醇成為環保替代燃料熱點,使用綠色燃料可減排超70%的溫室氣體,且儲運更安全便捷。近期,以香港命名的全球第一艘甲醇動力招商局「港榮」號滾裝船首航香港,全球領先的班輪船公司馬士基也完成了首批13艘16300標準箱(TEU)遠洋甲醇雙燃料船的建造。
這些都表明,甲醇並非過渡性燃料,香港若爭取亞太綠色航運領先地位,甲醇船舶燃料加注設施則是關鍵。期望政府與航運界可以拓展合作,開發本地加注設施,刺激產業鏈發展。
目前評估顯示,香港因土地及環保限制,不適合發展大型甲醇生產基地,未來本港的甲醇使用主要靠海運進口。議案通過後,相信船用甲醇進口量將大幅增加,但現時甲醇儲存及加注設施仍然不足。《施政報告》提及規劃青衣南約9公頃土地作綠色燃料儲存中心,9月政府已邀請業界提交意向書,轉型後可提升燃料貯存量。不過,9公頃規模,對於未來的需求仍或不足,建議政府對青衣周邊有意轉型土地用途的企業提供政策優惠,鼓勵更多工業用地可以轉為綠色燃料儲存中心,加速綠色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雖然,修訂規例設有海關書面批准及總噸位的門檻,但建議政府關注稅務豁免後可能出現的問題,如小型船隻由大型船舶上抽取甲醇用於走私或濫用,由此可能產生的安全問題。促請政府盡快推出配套的監管及懲罰措施,加強燃料追蹤及稽查。
此次提供稅款豁免的修訂,對香港爭取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2035年前將碳排放從2005年水準降低50%的減排目標,具有積極意義。相信政府與業界將進一步攜手,共同爭取香港作為亞太綠色航運領先地位,更好提升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競爭力。